9月24日,健康扶貧“AI醫生進鄉村”項目上線發布會在廣東省衛健委會議室舉行。為2277個貧困村配置智能健康監測包是廣東省2019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也是近年來廣東構建“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打出的最為接地氣的“強基層”重拳。
省衛健委領導、省二醫領導以及鄉村醫生代表共同宣布項目全面上線
為了讓貧困村村醫早日用上健康監測設備包,在省衛健委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司力排萬難,在9月30日前完成了惠州、汕頭、肇慶、潮州、陽江、茂名、湛江7個地市共725套設備包的發放、使用培訓以及上線應用,比原計劃提前了3個月。
智能健康監測設備包
設備包包含了電子血壓計、血氧儀、血糖儀、體溫計、胎心監測儀、心電檢測儀、尿常規測試儀共7項健康監測設備,利用智能健康監測設備包,村醫可以方便快捷地采集患者信息,管理患者健康信息,大大提高了村醫的診療效率。設備包小巧便利,村醫可隨身攜帶走家入戶開展診療服務,只需簡便操作即可完成常規檢查。
惠州市惠東縣縣多祝鎮鎮八維村衛生站張醫生是首批嘗到智能健康監測設備包“甜頭”的村醫,會議現場,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段宇飛與張醫生通過遠程醫療平臺進行對話。
段主任:省里配的這套智能設備包功能和系統好不好用?
張醫生:前陣子市里搞培訓,讓我們去學習了一天,這個設備包功能很多。現在用這個設備包,有一些檢查我們自己就可以做,里面的智能醫生助手幫忙,不用到衛生院或者縣醫院。還可以網上遠程會診和問診找上級專家,村民就醫方便多了,我的心里也踏實多了!
在200多公里外的回龍村,村醫歐醫生也對智能健康監測設備包稱贊連連。回龍村位于肇慶市德慶縣山區,離縣城有20公里,離市里也有125公里,交通不方便,而且村里大都是留守兒童、老人,看病就醫很困難。
歐醫生說,“村衛生站里設備不足,再加上自身的醫療技術水平有限,以前給村村民看病時老是怕搞錯,如今有了設備包,有些病不知道怎么回事,可以隨時上網問省里或縣里的醫療專家。村民就醫方便多了”。
肇慶市歷麻村、回龍村村醫使用設備包為村民體檢
健康扶貧是解決廣東偏遠山區、貧困地區醫療資源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舉措。如今,廣東2277個省定貧困村已全部配備智能健康監測設備包,幫助村醫快速提升服務能力。
段宇飛主任接受采訪,他表示:“如今互聯網+、新興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我們要運用互聯網思維何新的技術手段,打破時空限制,提高基層服務能力,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多優質服務。未來,廣東將結合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充分利用設備包建設成果,加強貧困人口健康狀況監測,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貧困人口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