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會議報告也為我國醫藥健康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奮進新征程,要再接再厲,持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為我國醫藥健康事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新時代,健康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會上,衛生健康領域參會代表們紛紛表示,健康連接著千家萬戶的幸福,關系國家民族的未來。中國式現代化這條路之所以走得通、走得對、走得穩,就是因為它既遵循現代化的普遍規律,又立足國情進行獨立自主的探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也充分體現在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歷程中。
進入新時代這十年,我國積極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的進程,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成效持續顯現,彰顯了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優勢和活力。新征程上,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補短板、強基層、建機制,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新任務,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首先,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醫療領域,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
同時,繼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繼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規范民營醫院發展。
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提高重大疫情早發現能力,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新征程,加強藥品監督管理力度
今年以來,全國各級藥品監管部門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服務大局、深化改革、強化監管和優化服務一體推進,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有效維護全國藥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保安全促發展各項工作統籌推進,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未來,各級部門仍需要深化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嚴懲重處危害藥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全面排查化解藥品安全風險,完善法規制度堵塞監管漏洞,強化協同聯動凝聚工作合力,切實保障藥品安全形勢穩定。
其次,需不斷優化藥品監管環境,持續深化藥品監管改革,促進中藥守正創新,堅持不懈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切實服務支持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最后,全面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強化人才和技術支撐,創新藥品監管方式方法,強化全系統協調聯動,加快推進藥品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
新方向,加速藥品供給體系建設
此次會議報告同時為我國藥品供給體系的建設發展明確了主要方向。我國高度重視減輕人民群眾用藥負擔和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以來,創造性開展了集中帶量采購、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等工作,實現了參保患者、醫保基金、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的多方共贏。
從會議報告聚焦的行業問題中可以看出,十四五重點解決的是醫療健康保障的覆蓋面問題,其中帶量采購和醫保談判均是重大決策部署和政策抓手。帶量采購和醫保談判是醫保部門打出的一套“組合拳”,目標是緩解患者用藥難、用藥貴問題,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益,提升患者藥品保障水平,凈化醫藥行業生態環境,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全國多地對醫保談判藥品也實行了雙通道保障,提高患者對醫保談判藥品的可及性。相生相伴的帶量采購與醫保談判,充分運用了需求引導供給的經濟杠桿,引領藥品領域供給側改革。